一、学校概况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是2021年由洛阳市人民政府举办、河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教职工 359人,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高职在校生9000余人,中职在校生2000余人。目前一校两区办学,总占地面积515 余亩,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学校二期有450多亩土地,20多万平方米建筑陆续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将不断提高。
二、组织架构
(一)历史沿革
学校是202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22年9月23日,洛阳幼儿师范学校、洛阳平乐正骨学院筹备处整体并入,洛阳市体育运动学校主体并入,组建成新的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现有伊滨、老城两个校区,教职工359人,中职、高职在校生11000余人。
(二)职责定位
学校自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学校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学校应为洛阳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始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秉承“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理念,创新学校治理方式,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双轨育人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依托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黄河文化旅游带等发展布局,抢抓文旅“风口”产业机遇期,扎根洛阳,服务河南,辐射全国,把学院建设成为培养文旅、文教、文体、文创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和文旅融合理论研究基地的现代化高职示范院校,为洛阳的文化旅游产业及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组织设置
根据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洛办文[2022]24号),共设置行政管理机构8个,教学机构9个,教辅机构3个。目前,学校已设置8个行政管理机构、8个教学院部、3个教辅机构,充分运用“专家治校”和“行政权、学术权相分离”理念,扩大学校二级学院职能权限,真正实现学校“大部制”管理模式改革成效。目前,学校组织机构运转一切正常。
(四)班子现状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8人,党委书记1人,副书记、院长1人,副书记、纪委书记1人,副院长5人。
(五)改革改制
我校率先探索实行大部制、学部制管理模式,整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化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保障行政权与学术权相分离,使管理部门分工明确,提效赋能,协调运作,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协调顺畅、运行高效、监督到位。充分利用新建院校优势,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书院运行体系,抓好物理空间改造,加强书院组织体系和育人队伍建设,在学校二期建设规划中按照学院书院双轨育人模式,重组各类育人要素,形成“专业导师学业指导、人生导师社区互动、校企导师协同培养”的“三全”育人格局。
(六)人才队伍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359人,专任教师32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83人,中级职称118人;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校外兼职教师44人、行业导师83人;双师型教师138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3人。学校在学前教育、体育、公共基础、艺术等专业课程领域的师资队伍优势明显。
三、办学特色
(一)人才治理体系和育人体系建设
持续健全“大部制”改革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暨书院制管理,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分配拉开档次的内部管理机制,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持续巩固二级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同时,加快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模式和书院制建设,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交流的多元需求,加强党建引领,强化五育并举,健全各类导师队伍,引导建立学生自治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二)“产学研训用”一体化发展
紧盯文旅、文创领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坚持“瞄准市场、紧盯产业、注重应用”的原则,着力打造行业赋能专业、专业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建设“智慧旅游、酒店管理、文化创意、直播营销”等特色支柱专业,以行业需求为主导,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实现教学与企业实际同频,行业需求与专业建设同步,确保开设的每个专业对接1-2 个产业。目前,学校开设有文化创意与策划、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时尚形象设计方向)、烹饪工艺与营养、表演艺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移动应用开发、学前教育、传统民族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休闲服务与管理等26个专业,正积极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在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已基本成型。
(三)校企、校地深度合作
与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方特集团、中智科技集团、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温州阿外楼度假酒店、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深圳崇德动漫有限公司、洛阳卡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门徒健身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洛阳文旅集团、洛阳市图书馆、栾川县人民政府、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等方面签订校企、校地合作协议。作为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与河南大学、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共同成立河南省文旅与文创产教融合共同体,目前正加快推动市级文旅文创产业研究院等研究平台落地。
(四)特色产业学院育人
学校奥雅文旅创新产业学院是按照洛阳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紧扣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2023年4月由学校与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一所文旅创新产业学院。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心态,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办学理念,推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工作思路,立足行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专业建设与产业融合,深入实践现代产业学院的“文旅奥雅模式”。
(五)竞技体育
我校在省十四运会为洛阳市承担的中国跤、古典跤、自由跤、男女排球、柔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自行车等十项青少年竞技组项目比赛任务,共取得40金、35银、29铜共计2156 分的优异成绩,超额完成任务,为洛阳代表团获得金牌和总分第二名,稳居省内青少年竞技组第一方阵作出了突出贡献。我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鲍珊菊、郭裕芳在东京奥运会和第十九届亚运会上,分别夺得场地自行车项目金牌,并打破奥运会、世界和亚洲记录。北京时间2024年8月5日,巴黎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项目资格赛展开较量,由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培养输送的运动员鲍珊菊、郭裕芳,携手队友苑丽颖代表中国队出战,最终获得场地自行车女团第6名的成绩,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张怡涵在体操女子团体比赛中获得第六名,并在高低杠个人项目中获得第八名的佳绩。
(六)服务社会
聚焦洛阳新文旅转型发展,在近两年的牡丹文化节期间,学校根据我市文旅文创行业形势,确定每年4月为“学生见习月”,期间共组织5000余名学生身着汉服走上导游、景区服务及演艺等岗位,参加牡丹文化节宣传片、开幕式和“河洛欢歌·广场文化月”暨“豫出彩,一起来”2024洛阳市惠民文化活动专场演出,积极营造汉服文化氛围,打造洛阳文旅流量“新热点”,助推“汉服热”持续升温。2024年9至10月我校选派了一支由专业教师指导、优秀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演出团队,积极参与世界客属第 33 届恳亲大会开幕式演出,旅游学院青年志愿者到洛阳市客家之源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教育学院挑选优秀师生参与 2024 全球客家黄河钢琴音乐潮暨洛阳万台家庭钢琴同城共奏《歌唱祖国》节目演出,教育学院200名学生志愿者参加恳亲大会火炬传递仪式等,我校持续不断丰富和提升洛阳城市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洛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未来展望
(一)校园建设取得新成就
依托伊滨区政府对校园周边的380亩预留用地,完成学校二期工程建设。多元融资,以政府专项贷款项目为主渠道,通过内部资金积累、社会融资、校企投入、土地置换等众多途径,2025年8月底前完成校园东侧二期剩余280余亩预留用地工程建设,基本满足办学需求。2025年后,将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使校舍功能更加完备,校园风貌明显改善,满足一万名学生愉快学习、舒适生活。生均教学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达到省内院校先进水平。
(二)专业设置更具有特色
围绕洛阳市文旅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动态,结合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建设,以文旅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整合、新设相关专业,打造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示范性专业点,形成显著集聚效应,带动专业特色化发展。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条件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先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模式趋于成熟并产生明显效益,师生在国赛、省赛中获奖稳定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三)队伍建设达到新水平
优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的比例,形成以学校配备基础课教师、向行业企业聘请专业课教师为主的教师结构体系。培养一批省内有影响、行业有口碑的领军人才。建成名师引领、骨干支撑、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团队更加精干、专业、高效。
(四)治理能力达到新高度
大部制管理过程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协调顺畅、运行高效、监督到位。书院学院双轨育人机制更加健全有效,内在活力全面激发。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更加健全,教授治学的功能得到加强。职代会、学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有效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得到巩固,现代大学治理体制基本完善。
(五)产教融合迈出新步伐
高水平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体制、新机制基本形成。高标准校内外实践性教学体系基本建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活力充分激发,“1+X”证书制度深入实施,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成熟有效。
(六)人才培养建成新体系
学院书院双轨育人、学部制、弹性学制、学分制育人效果明显,全面实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积极申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大力加强文旅文创融合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开发技术技能培训项目,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开展职业培训,走出去,开展境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更多复合型实用人才走向海外。构建学校开放式、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七)社会贡献能力实现新进步
依托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大幅增强。激发教师队伍科研活力,纵向课题研究、横向技术研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面向行业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为文旅发展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在乡村振兴和民宿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